close

來自加拿大的導演札維耶‧多藍,又再一次談論關於母親的議題。該影片入圍了2014年第67屆坎城影展的主競賽單元,並與法國新浪潮先驅尚盧‧高達一同獲得評審團獎殊榮。多藍是創下坎城入圍最年輕的導演。

這部片最具特色的話題大多迴繞在畫面以1:1的方式呈現。許多人對此抱著正負兩極的評價。對此,多藍回應:「我知道很多人會說,『嘖嘖,1:1,太能裝了。』但是在我看來,這個尺寸更低調和私人化,更適合影片中描繪的這些人的生活。寬銀幕對《親愛媽咪》而言才會顯得非常做作和不合拍,把這樣的畫幅放進屋子去拍角色們的生活會很不合適。」

這部片只有在情感和劇情衝突之下才會短暫被擴張為常規的1.85:1的螢幕比例。但是很快又回到1:1的比例。在這樣的框架中的人物劇情,更有效的表達其人物特質和生活中的壓迫。電影編劇、執導、剪接全由多藍一人負責,以他一慣作風,通常會參與電影其他部門的工作以及擔任演員,但這次多藍沒有參與角色的演出。此片的女主角與女配角都與多藍合作兩次。尤其飾演母親的安妮·杜爾瓦勒也演出多藍的處女作《聽媽媽的話》。

電影劇情結構雖說簡單但形式新穎,觀眾會聽見許多熟知的流行樂曲,例如:Born ToDie,Childhood, Building a Mystery…等。許多畫面由聲音襯托,形式類似音樂錄影帶(MV),演員在配樂下擺動身體,畫面慢動作處裡,將影像與聲音融合,打破電影常規,由聲音引導觀眾進入心理世界。也因此,觀眾能清楚看到演員在此時此刻的心境,毫不矯情做作,一切大剌剌的表現出來。

演員的表演也是十分清晰可見,喜怒哀樂溢於言表,沒有包裝的表達,就像男主角一樣。史提夫天生是個多動症的孩子,身為人母時常為孩子收拾殘局。三年前丈夫過世,單親母親要面對這樣難以掌控行為的孩子,實屬不易。多虧有了鄰居凱拉的幫忙,他們過了幾個月短暫的幸福時光。但好景不常,母親接收到史提夫闖禍的消息,甚至造成他人燒燙傷。因此,無從選擇之下,他才把孩子送去交給政府管理。

簡單的故事,複雜的情緒,處理手法細膩,最後觀眾對這對母子所產生的同理心大大的呼應凱拉的心境。觀眾如同凱拉一樣,凱拉如同這位母親一樣,必須要切割來保存對孩子的愛。

由於故事簡單,衝突地方相當多,聲音結合影像也佔全片四分之一(或者更多),觀眾彷彿置身在音樂錄影帶長篇電影版中。無須思考,只要用眼睛看,這部片劇情簡單卻缺乏心智的轉變,手法新穎卻忽略思考的重要性。影片貼近年輕人視覺享受的慾望。或許是音樂太多,掩蓋了演員演技的突破,而剪接的技巧也疏於劇情的延展,導致最後由文本致勝,配樂反成了敗筆,故無法獲得坎城影展的原因吧!

凱拉同時也是家中的頭痛人物,與史提夫產生了「互相療癒」的過程。凱拉緊張時會說不出話來,而史提夫暴躁又衝動,兩個人的缺點沒有互補,但是透過相處的過程中產生相之相惜的特殊情感。導演在刻劃家庭的時候,加入這樣的人物表達愛的偉大,同時也顯示出愛的無能。凱拉愛這個孩子,他的母親更是愛,但現實總是殘酷又冷血的,隨即奪走一切可以珍惜的事物。母親將他送走,即便那一刻她後悔了,凱拉也從車子裡衝出來了,但是她們也只能忍痛看著孩子在地上打滾,被電擊擊暈。心有餘而力不足是所有做為人母最痛心的烙印。

arrow
arrow

    Bunny幕迷影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