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評論電影可以是一種「人文或藝術的評論」。電影攝略廣泛,與其他藝術輔車相依。因此評論電影可以從人文、藝術以及哲學方面來探討。電影時常反映著當時社會狀況,也代表某些意涵或者是表現某種人生哲理…等。這篇評論透過李安執導的「囍宴」,來深入探討何謂文化衝擊。

原本是一對「囍」,但參與的雙方卻在這「囍」底下深埋著愁苦。導演李安巧妙的使用幽默寫實手法,將片中的矛盾和掙扎表達出來,觸動觀眾的想法,延伸出一種意境,這種意境是豁達的、寬諒的。完整表達導演李安想要呈現的主題:囍宴底下的西方與東方宴席,保守與自由連結,承諾與妥協的並存。

片中偉同與葳葳是來自東方的台灣與中國。偉同代表著受到西方文化啟蒙而思想萌芽,導致革命的人們。而葳葳則是代表著處在美國的華人生活艱難並不得不委曲求全的現況。1993年,二十世紀末的這時期,戰後復興與重建都已告一段落,冷戰後的共產政權一一瓦解,使得美國成為世界霸權。許多開發中國家的人民都相繼來到美國求生活。然而文化娛樂的無遠弗屆,讓許多年輕人都被感染到那份潛伏不定的自由,蓄勢待發。對於當時的同志運動,已逐漸凝聚成為一個爭取平權的身份認同。更多的同志勇於發表出櫃言論,勇於革命爭取利益與人權。從國家到家庭,許多同志也陸續從家中脫殼而出,成為自己認為最真實的樣貌。偉同也許就是因為這樣的豹子膽,膽敢向母親坦然出櫃一事,誠實面對世界、面對自己和身邊的人。

這部片是李安執導的第二部電影,也是首次執導關於同性戀題材的電影,由中央電影公司出品。這部片的文本雖然是李安第一次,但在各方面都相當出色,包含演員飾演同志的演技以及導演處理父母對於孩子性向的無奈感,都詮釋的相當完美。

李安善用華人世界儒家思想的傳統文化為出發點,來看待同性問題。這部電影包含之前的《推手》與後來的《飲食男女》被稱為李安的「父親為大」三部曲。而這部片可以作為一個正向的同性戀教材,傳達健康的價值觀,對於父母與孩子之間表達相互尊重與相愛的課題。

這部片反應相當多文化的問題。當華人世界與西方文化衝擊下,對於文化的奠基者該如何去解決這樣的矛盾與質疑,是妥協亦或強勢反對抗爭?這部電影將球越滾越大,也在最末了踢給了「妥協的智慧」。價值觀無分對錯,出於核心理念的「愛」才是最誠摯的。無論今天家人變成什麼樣的信仰追隨著,彼此之間仍然能夠因著愛而恆久忍耐,又有恩慈的善待彼此與周遭的人們,才是最好的妥協。這種妥協不是出於無奈,而是情願於放下,因為我們放手總是可以得到更多我們想像不到的美好結果。這部電影我分成三個部分來詳敘對於影片所反映的人生經驗、文化意涵以及社會動態。

 

1、 孩子面對父母期許下的壓力

影片一開始,偉同在健身房健身,背景聲音是母親的來信,句句強調社會所建構的規範以及父母期盼偉同順利結婚生子的心願。偉同強力地與健身器材抵抗,重重的舉起、重重的放下,彷彿抵抗著來自這個社會期許和價值觀念所帶來的壓力。對於異性戀來說,要找一個志同道合的另一半是非常困難且可遇不可求的了。但是偉同不只找到了這一個人,這一個人還跟他一樣是「同性戀」。這多麼大的幸運被他遇見了,但同時偉同面對父母也形成一種不能說明白的壓力,並且與日俱增。偏偏年紀已經到了,父親又渴望含飴弄孫,偉同的壓力更是雪上加霜。於是偉同的男朋友賽門想出了歪主意,用假婚禮來一刀斬斷三千煩惱絲。當孩子面對父母期許沒有辦法達到時就會使出各樣的詭計來實現父母的期許,來排解他的壓力。即便不是真實的也為了滿足父母的心願,甘願一天騙過一天,只希望父母心中的乖孩子形像永遠長存。

2、 性向妥協下的智慧

影片中也強烈的表達華人社會與美國文化的差異。賽門可能不是非常在乎所謂婚姻對於華人社會的重要性,他一概的美式作風,隨意又自由的文化帶入偉同和葳葳的世界。輕鬆的一句話,造成了後面多少事情的變調。賽門並不知道婚姻在華人世界是兩個家庭的事情,賽門更不知道身為妻子的葳葳要侍奉她的婆婆所承受的壓力是何等的大。這樣一來一往的文化衝擊,最後受傷的卻變成賽門自己,其實這也傳達了美國年輕一代對於世界文化的普遍無知,無知不是罪,但若是允許自己繼續無知那就是罪過了。

在結婚這一場戲,華人的父母渴望更大排場、更大畫面的結婚儀式,彷彿這是他們心中養兒育子最終最期盼的願望。偉同和葳葳妥協了父母的期望,穿上華麗的婚紗、畫上濃濃的囍宴妝容、高高盤起美麗的髮束、口紅畫出的美麗微笑卻無法掩蓋彼此心底的憂愁與不願。偉同為了父母而妥協、葳葳為了成為美國公民而妥協,但都犧牲了自己的婚姻。其實看似妥協,卻是欺騙。真正妥協的是孩子父母。偉同父母妥協了孩子們最終的夢想,用沉默來避免一切的責備、謾罵。這樣的妥協,卻也激發出美好的結局。深刻的傳達華人智慧。

3、 濃厚的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相容

高爸代表著華人世界的父親形像,威嚴莊重、不苟言笑,帶有一絲男人主義。標準嚴父慈母的形象,受這樣教育的偉同,卻長成另外一個模樣。有著美國文化的內裏,卻披著華人文化的外衣。這是在中華傳統與儒家文化教育出來的悲劇,雖說傳統與儒家思想本身是好的,但隨著時代變遷,文化本質不需要改變但許多事情的方法應該變化甚至是彈性的,才能適應各種時代和國家種族文化,也能真正成為國家的軟實力。

隨著劇情慢慢演進,也讓觀眾看見,時代改變帶來觀念與性格的迥異。偉同撇棄文化的變相束縛,他再也不願意隱藏心中的秘密,他重重地將壓力一瀉而下,灑在母親身上的是血淚的辛酸,身為人母卻無法傳宗接代的她感到挫敗。然而作為代表華人世界父親高爸,會不知道這些事情嗎?這就是華人的智慧。用不說代替說、用不聽代替聽,一切由心所感受。高爸為了完成最終的夢想,早就跳過爭執與責備的階段,進到另一種境界,那就是妥協。不是心不甘的妥協,而是情願知道對大家最好的安排。外表彷彿被矇在谷底,其實才是整件事情的掌握者。完美呈現華人父親的威嚴與其智慧並存的模範代表。

最後我想闡述為何認為這部影片可以有效的成為教材呢?對於父母和上一代的人們,應該設身處地的著想不同身心理的孩子他們渴望的自由與愛是不應該受限的。身為父母的一輩同理孩子的心理狀況,並且發揮愛心與關心才是這些掙扎在性向懸崖的孩子最需要的。絕對不是責備或是爭執,嚴重到放棄的作法,這些只會引起更強烈的反彈。誠如影片中的高爸與高媽,送出去的禮服就是送出去了,如同祝福一樣,不會再收回來。因為愛能夠大於一切的變化。

然而孩子的角色也是基於尊重與愛。不是謊言欺騙而興起燎原之火。偉同願意放下自己,站在光中任由母親看清自己的原貌,讓自己渾然天成的一面讓母親再次認識他。這是需要多麼大的勇氣,偉同若不是因為愛,也不會做出這樣的犧牲和隱瞞。隱瞞父親知道的權利,但卻願意生下孩子讓父親的願望可以實現。這是偉同的妥協,也是他對父母的愛所決定的改變。

親子間的妥協是在關係中非常重要的課題。觀眾看完這部影片皆能感受其震撼教育心靈的核心價值,也能因此調整改變,選擇完滿並享受美好的結果。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囍宴 李安
    全站熱搜

    Bunny幕迷影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